目前分類:【細讀艾克哈特】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09/01/12 19:15

儘管這兩本書出版至今已有一段時間,但還是值得我們好好去體會它。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時,感覺像是另一個我所寫出來的作品,事隔幾個月後再度細細品嘗這兩本書中的字句,仍然能引發我心中許許多多的共鳴,我不禁想要為這兩本書作一些註記, 把自己對於同一件事的觀察與心得給分享出來;也許對有些人來講讀這兩本書會令人感到沉悶,因為大部分的人從來沒有往自己的內心去觀察過,所以才會對書中所 描述的一切心靈狀態感到難以理解,但是對於一個從小就開始學習觀察自己內心狀態的我而言,實在有太多的心得可以拿出來分享,也許我把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的 經驗寫出來,可以讓人更加認清小我的真面目,以找回我們每個人原本的「自我」。

 

儘管根據這兩本書中的說法我認為作者並不完全了解佛陀的「第一義諦」,離解脫涅槃仍有毫里之差,但總是瑕不掩瑜,它仍能帶給我們每一個人相當大的受用。如果是一個在修行之路上早已超越作者的人,學習這兩本書中的表達方式,將有助於讓一般人能夠理解;而對大部份的人而言,要擺脫小我的束縛讓真我當家作主,也需要一段學習或蛻變的時期,那這兩本書提供的知識和方法等等,肯定可以讓絕大部份的人受用一輩子。

 

這兩本書真正講起來其實沒什麼,就是叫我們要脫離「小我」的束縛,找回真正的自我罷了。可是,幾千年來,有多少人真的做到了?

有些人儘管表面上踏上修行這條路了,卻仍深深地受小我所奴役,有些人會認為:「我是一個修行人」,或是「我是一個比較有靈性的人」;甚至「我是開悟者」、「我是超越釋迦牟尼佛的大佛」等等,這些儘管表面上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但其實他們的小我甚至可能比一般沒有修行的人還要嚴重

中國過去的梁武帝,就是很好的例子,儘管他為佛教貢獻了不少,但總是在「有為法」上面用功努力,以至於達摩祖師給了他「沒有功德」的回應。

小我善於偽裝,善於「製造假象矇蔽真相」,欺騙我們讓我們以為它是自己,然後讓我們成為它的奴隸;我們只有詳細地去了解小我,才有可能發現它、擊破它,讓我們找回「更深層」的那個自我,找回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的那份快樂,讓我們可以活在一個光明、美好、快樂的《一個新世界》。


tbsmy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還沒寫好)

2009/05/22 07:22

這個標題,應該是比較聳動,有誰會承認自己長久以來的認知錯誤呢?

相信很多人看過分析之後,潛意識裡會認同這樣的思維,但是表層意識還是會主導我們,打死不承認這一點;

如果你是佛教徒,你要明白:這,就是小我(我執)的作用。

如果你是基督徒,你當明白:這,就是「原罪」。

我們不願意承認自己誤解了佛陀或耶穌,就是因為我們有小我失調的毛病,或者原罪,所以我們才會繼續認同錯誤。這一點,應該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捫心自問(也是唯心是問)的。

為什麼大部分的佛教徒與基督徒,都誤解了佛陀及耶穌的本意呢?

請看艾克哈特的分析。

 

 

但是,現在看來得等我從明天的雷藏寺法會回來才能寫了。


tbsmy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05/20 21:50

對外在形象的認同讓人類的小我(ego)得以存活,並且將他們囚禁在自己性格的牢籠中。(p33)

它會一直欺騙你,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認同它。也就是說,它會掌控你,冒名頂替而成為你。(p34)

電影《駭客任務》當中這麼說:「母體無所不在,隨處可見...它在你眼前製造假象矇蔽真相,使我們每一個人呱呱落地後,就活在一個沒有覺知的牢獄,一個心靈的牢籠...」(請參閱電影《駭客任務》與佛法(二):我們都活在虛擬的世界

「母體」,可視為「小我意識」的同義詞。

大多數人類所謂「正常」的心智狀態,其是隱含了一個我們可以稱之為「失調」甚至是「瘋狂」的重要元素。

如何是「瘋狂」呢?這邊可以來看看《當下的力量》。

如果有誰對醫生說:「我聽到腦中有個聲音在說話。」八成會被送去精神病院。然而事實是,幾乎每個人都 以相似的方式,在自己腦中聽見聲音,有時甚至同一時間多種聲音交錯響起。人們不知自己擁有力量,可以停止這種不自覺的思維過程,而總是永無休止地持續著這 樣的內在獨白或對話。

街道上,如果看到有人不停大聲喃喃自語,就會說他是「瘋子」。不過,這些「瘋子」和所謂的「正常人」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後者的喃喃自語沒有發出聲來。人們的腦海中總是不斷冒出批評、抱怨、論斷、比較、褒貶的聲音,這就是心智的喃喃自語

那些聲音是由心智產生的,而新制則受制於過去及集體文化思維模式,人們透過過去來看待及判斷現在,也因此出現了全然扭曲的視野。

許多人任由這樣的聲音存在於大腦中,默默承受它持續不斷的折磨,任由它將自己的生命能量抽乾,數不清的淚水和疾病都是導源於此。(p31)

印度的馬哈西尊者:「我們的心智就是幻相(maya--瑪雅)。」

tbsmy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蓮花瘋子名言:如果有人認為開悟是件不可能的事,那鐵定是被小我的謊言給欺騙了!)

2009/01/13 00:30

佛陀曾經在一次默示中,拈花不語,只是凝視著它。半响,一位名叫大迦葉的僧人,若有所悟地開始微笑,他是現場唯一領悟了這個開示的人。傳說那個微笑(也就是說,那個領悟)被二十八位大師相繼傳承下來,後來就變成了禪宗的起源。

《一個新世界》這本書,就從第一朵花的誕生,及佛陀的「拈花微笑」開始,揭開了整本書的序幕。「開悟」在作者的定義,似乎就是一種心靈層次的提升與 轉變。從地球上第一朵花的誕生,到後來遍地開花,兩千五百年前的印度誕生了歷史上第一個的開悟者,未來的世界是不是也有可能像花朵一樣,遍佈整個地球呢?

這就是《一個新世界》書名的由來。作者相信在未來的世界裡,尋回真正自我的人們將會愈來愈多,而且現在就到了這種集體意識轉變的關鍵時期,這與世界各國的預言來看,似乎真有這樣子的可能。

姑且不論作者對於「開悟」的定義與佛陀是否一樣,人類確實是到了開提升心靈層次的時候了。過去「小我」所造成的悲劇已經太多,現在是到了「覺醒」的時候了。

 

 

請問何謂開悟?

一位乞丐坐在路邊行乞三十多年。有一天,某個路人經過。「施捨點錢吧!」乞丐喃喃求道,機械地伸出手 中的老舊網球帽子。「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路人說,接著問:「你坐著的那個是什麼東西?」「沒什麼特別的,」乞丐回答:「只是個老舊箱子。我坐著它都 不知多少年了。」「你打開看過嗎?」路人問。「沒有,」乞丐回答:「何必多此一舉?裡面什麼也沒有。」「打開看看嘛。」路人堅持。乞丐不情願地打開箱蓋, 結果又驚又喜,難以置信:箱子裡面堆滿了黃金。

我就是那個沒什麼可以給你,卻要求你在「裡面」看看的路人。我要你看的不是箱子裡面,而是你自己的裡面。

「但我又不是乞丐!」我聽到你內心如此抗議。

不論擁有多少物質財富,凡是不知道自己擁有「寶藏」的人都是乞丐。這「寶藏」就是本體的喜悅(the joy of Being)和不可動搖的內在和平(inner peace)。世人總是向外求索,追求成就、安全感或愛,希翼因此快樂、滿足。他們不知道,自己內在擁有的「寶藏」,非但早已蘊含這些,還含括了更為珍貴 無比的事物。(P22)

這是《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的序幕,佛經中也有類似「寶藏」的這種比喻,我們所希望擁有的一切,都在我們的內心中「本自具足」,而且比我們想像地還要 更多,而「開悟」的定義很簡單,就是發現我們內心的那份寶藏。其實只要打開箱子,不會很難,箱子就是比喻我們每個人的心靈,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它,那將會發 現,原來這一切比我們想像地還要多更多。

tbsmy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