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武打巨星李連杰在台北拜會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並贈送二百張電影票,支援興建法鼓大學。圖為李連杰(左)接受聖嚴法師回贈的兩隻“慈悲小沙彌”。

李連杰手捻佛珠談人生 擁有以後學會放棄

2008年08月24日 華龍網

手捻佛珠的李連杰

 

佛教線上訊

近日,記者在採訪李連杰時,一串深藍色佛珠一直在他手中轉動。

李連杰自覺幸運,人生只走了一半就頓悟自己往后的方向。你問他是否因為衣食已足,於是放開心懷回饋社會?他的禪理又來了:“錢夠不夠基本上是人的心態問題,有些人身家百億千億還覺得不夠。人最緊要是擁有以后學會放棄。”

李 連杰說這10年都沒有好好學英文,也沒有專心拍戲,只是努力探討佛教如何看世界,探索宇宙和不停的多角度思考。“有生就有死,為什麼要覺得死是一個意外, 人類幾千年下來沒有一個不死的人呀!沒有自然法規說人一定活到80歲,20年、30年,2天、5天都只是一個概念,任何狀況在我看來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 需要驚訝。冷靜的我也曾以為當初走的路是必然的,但到40歲的時候,恍然大悟,原來一切都是為我接下來要做的事打基礎,現在做的,才是我來世間應該做的 事!”

                               

李連杰青海皈依佛門 法名"成就金剛"
 
03/12/2004 華夏經緯網

    昨日,全球級影星李連杰將淡齣電影圈潛心修佛的消息,以爆炸的方式進入影迷的視線。隨後記者通過電話,從青海省玉樹州佛教協會相關人士口中,證實了消息的確切性:李連杰將於下月26日在囊謙縣巴麥寺皈依佛門,但是香港電影人士向華強則認為,此事還尚不確定。

  佛緣結識已久

   李連杰今年剛滿40歲。5年前,他皈依佛門,成了一名佛門俗家弟子。李連杰說:“當年拍攝電影《少林寺》時,有位方丈大師在看他第一眼時,就跟他說他有 佛緣,應該出家。當時沒太在意,然而時隔十多年後,真的感覺自己與佛愈來愈近。”據說,李連杰先是篤信密宗,近年又皈依了顯教。他說:“越接近佛法,越能 把貧富榮辱看得開。”同時他說自己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紅塵。

  去年,李連杰到台北宣傳電影時,與正在台北弘法的青海省玉樹州囊謙縣的巴麥寺活佛羅貢桑仁波切一見投緣,當即拜其為師。半年前,李連杰特前往青海修行“往生法”,並徵得愛妻同意。而此次他下定決心淡出影壇潛心修佛,正是受了其師父羅貢桑仁波切的指點。

  法名“成就金剛”

   記者於是和玉樹州佛教協會取得了聯繫。據一位協會負責人透露,李連杰的確已經拜師在該州囊謙縣巴麥寺羅貢桑仁波切活佛門下。巴麥寺地處青海東南部,距離 省會非常遠,海拔四千多米,而且當地物資缺乏,寺廟沒有能力在吃住行方面給李連杰特殊照顧。據悉,為表誠心,在去年夏天李連杰就捐贈了一千多萬元來改善寺 廟醫院、食堂等生活基礎設施。那位佛教協會人士稱,下月26日李連杰將正式到巴麥寺潛修佛法,法名為“成就金剛”。

  出家為時尚早

  儘管無法和李連杰本人聯繫上,記者卻從中凱文化一位參加過《七年很癢》首映式的人士處獲悉,李連杰的朋友向華強在現場說到了這個事情。

  向華強認為,李連杰在上海有多處房產,他有一個願望就是要自己的子女、妻子在上海定居。他是很愛他們的,要說李連杰現在就潛心修佛法的話,在情理上說不過去。向華強認為,李連杰的確一心向佛,但現在就離開塵世還為時尚早。

  向佛三人行

  近年來,一向喧囂的娛樂圈頻繁地出現“皈依佛門”的大標題,先有李娜遠赴美國洛杉磯潛心向佛,再有就是近來活寶鄧建國、影壇巨星李連杰的向佛之心已定。雖然是同樣的事情,但在讀者眼裏,三個人所代表的卻是三種境界。

  曾經以炒作起家的鄧建國提著酒瓶叫賣一圈後,沒掙到多少名聲,可活寶終究是不甘寂寞的,一不小心竟然宣稱看破紅塵,要皈依佛門削發當和尚。遺憾的是,這一本該很爆炸的料卻沒有登上各大網站和報刊的頭條。

   與活寶不同的是,李連杰要顯得清凈許多,他說自己不是看破紅塵,而是在紅塵裏看透。從拍攝《少林寺》時方丈的一句“你是佛緣中人”,到與巴麥寺活佛羅貢 桑仁波切一見投緣,再到自己潛心鑽研佛學,表明他的境界已經很高了。特別是“我曾經生活很清貧,小時候賺錢交給媽媽,現在交給老婆,一生沒有太多金錢煩 惱。”這句不經意的話,讓人真的相信他至少心已向佛,只是攜妻帶女還有牽掛。

  從《好 人一生平安》到《青藏高原》,再到榮獲1995年羅馬尼亞MTV國際大獎的《嫂子頌》,歌手李娜用實力奠定了中國歌壇大姐大的地位。可她的頓悟之快,簡直 令人吃驚。當我們回過神來時,李娜早已出家為尼,遠赴美國洛杉磯潛心研究佛學,從此不再出席任何演出。真是“雲深不知處”了。 (記者李平實習生唐瑩    重慶晨報)

                               

李連傑:我是一個佛教徒 懂得好好珍惜每一天

一、 李連傑在北大

    佛教在線10月17日訊 據北京晚報報道:銀幕上他是武林高手,生活中他是虔誠的佛教徒。李連傑曾經擲地有聲:愛家的男人是英雄。他也曾經為了陪懷孕的妻 子而推掉了《臥虎藏龍》的演出機會。近日,李連傑來北京,開始了他以愛為主題的大學演講。在演講之餘,記者就人生、事業、家庭、信仰、災難等話題專訪了李 連傑:

    記者:家庭和事業發生衝突時,你是否總會傾向于家庭?家庭對于你的生命到底有怎樣的意義呢?

    李連傑:我傾向于愛。愛有很多種,有佔有、控制。包括愛情,在我的生活中來講,我覺得愛是付出,真的,我付出,我的太太也付出。所以愛並不是擁有,愛是付 出,你不斷的去考慮對方的感受,對方也考慮你的感受,我想這個愛情就會比較牢固、比較長久。當然了,一開始愛是靠兩性的吸引,後來延續下去幾十年,到你死 亡的時候,我想更多的是彼此的付出。

    記者:從你男性的眼光來看,你覺得一個好男人的標準是什麼?

    李連傑:很多女性說,李連傑真是一個好老公,他把他擁有的一切財產都給了太太。很多的男人也會說,這個混蛋怎麼這麼做呢?我們把一輩子的錢都給了女人不是麻煩了?不一定,我覺得最主要的是真誠,把愛付出去,不要去理會後面的事情。

    記者:付出愛是你人生最大的追求嗎?

    李連傑:我可以堅定的說,是。我是出于一個父親,或者一個走過來的奇奇怪怪的人,見過很多皇後、總統,見過很多有錢有勢的人,見過黑社會、死裡逃生等坎坷的幾十年的人生經驗,到今天才說,我願意,在我四十歲以後把愛回饋于社會。

    記者:談談你人生成長中,心靈上的變化?

    李連傑:我從11歲開始,不完全相信大人講的話。16歲,我覺得大人說的既然不全對,我就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電影就改變了我的人生,從17歲開始拍《少 林寺》,八十年代整體來講,是自我中心、自我膨脹、自我痛苦的一個很長的階段,為自己的名、利、物質奮鬥的過程,到了90年代以後,我開始思考。武術學一 直就告訴我有陰和陽兩方面的東西,站在陰和陽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個問題的時候,答案是不一樣的。我也從這個角度裡開始了解生活、了解生命,以至于我後來 在香港的發展,去美國工作了幾年,後來去歐洲工作了幾年,一直到現在,已經改變了我人生的一個基本觀點,我不習慣站在某一個角度來看問題,而是從事物的兩 方面著眼。

    記者:你的人生觀如此堅定,認識如此清醒,心靈上還會有撫不平的起伏嗎?

    李連傑:其實1997年的時候我想退休,因為我發現,物質不能滿足我心靈上的要求。我要去尋找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真的,我覺得物質,在某一個階段是相 當重要,但是跨過那個階段以後,就是本質不變、量在變了。錢和物質並不能使每一個人開心,但是欲望又是無止境的,如果真指望發財的話,我們每一個都是李嘉 誠,但是往前一看,還有一個比爾·蓋茨,更有錢,怎麼樣比比爾·蓋茨更有錢?物質不能解決心靈的痛苦。所以我開始變成了一個佛教徒,重新來看宇宙,看生 命,看物質結構是什麼,心靈結構是什麼,從這當中找到很多快樂。

    記者:信仰佛教,給了你人生怎樣的定力和改變?

    李連傑:我覺得人類共同的追求目標就是幸福、快樂。人是生活在人群裡,人群裡就需要關心、愛和付出。我作為一個動作演員,在最近幾年我經常在強調,其實我 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針對美國的觀眾“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辦法”,我不停的希望我的作品裡能帶動這種思想。其實《霍元甲》有一個蠻重要的信息就是告訴大家 “武力可能是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法,但一定不是惟一的方法,暴力能夠征服別人的肉體,但永遠征服不了別人的心,只有愛。”真的,只有愛的力量,才可以征服整 個人類的心靈。

    記者:在那場海嘯的災難當中,你曾經與死亡擦肩而過,回過頭再想,你怎樣看待死亡?

    李連傑:去年一年我面對三次死亡,海嘯,去了一趟西藏。在海拔4200米的時候去禪修,5天以後沒有了氧氣,很嚴重的高山反應,真的面對了死亡,氧氣不 夠,自己呼吸不了;再一次面對死亡的挑戰,恰巧的是,在去西藏之前我和朋友去了海南島,過了一次帝王式的生活,每天幾十道菜,有廚師。然後我去了西藏,沒 有水,沒有廚師,方便面也煮不熟,自己也不大懂,男女睡一個圈圈裡,我和太太及幾個朋友,一方面是物質,一方面是心靈。我經常開玩笑說,兩頭跑,上下左右 週圍晃。很好的體驗,因為經歷死亡,我不知道我什麼時候死亡,但是我真心和太太商量過,在我們的子女當中一定有一個是紅十字會的志願者。走過海嘯之後,才 有時間去想,名是什麼?利是什麼?真的要做什麼,我到底需要什麼?生命很短,不知道什麼時候會死,所以,好好利用,好好珍惜每一天。

    記者:我們看到的都是你在銀幕上拳打腳踢的形象,生活中你是什麼樣的性格?

    李連傑:我其實有一點點自閉,真的,這個自閉在于你的生活環境,因為太早出名了,出名以後,就很保護自己,生怕說錯了。我不希望跟人接觸,喜歡自己獨自看 書,喜歡跟好朋友在一起。直到最近幾年,因為佛教的關系,給我足夠的勇氣去面對社會,再也不是為自己做事,四十歲前為家庭,接下來就是回饋社會。

二、李連傑成為好萊塢另一位佛教徒明星

   佛教城市網消息:據美國有關報導說,功夫明星李連傑在「英雄」殺青之後,立即風塵僕僕趕到洛杉磯投入華納新片「龍潭虎穴」的拍攝,但不論是拍張藝謀式的古代武俠片,還是好萊塢的警匪動作片,李連傑隨時以佛教為念,儼然是繼李察基爾之外,好萊塢另一位佛教徒明星。

   華納電影公司鑑于李連傑在亞洲有廣大影迷,特地安排為李連傑在紐約接受台灣中國時報專訪,以下為專訪內容。

   問:從張藝謀的「英雄」到喬西佛的「龍潭虎穴」,這是兩個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制作和演員班底,這樣的轉換對你可有衝撞出新的火花?

   答:我是個佛教徒,不想過去,也不想未來,只活在當下,拍完「英雄」之後,我就不再去回頭看了。而拍「龍潭虎穴」這部片,換了工作環境和演員,對我來說都是一樣,人生本來就是無常嘛!

   問:現在電影界流行運用高科技,將許多高難度的表演動作以計算機合成,造就許多根本不懂武打的動作派明星,對你這樣有真實功夫的人是否很不公平?

   答:我覺得挺好,計算機特技為更多人創造工作機會,這是好事,誰曉得我演電影能演到什麼時候,也許我等一下就被車撞死了,有誰知道明天會怎麼樣?沒有人可以控制人生、事業,因為一切都是無常,所以我只做好當前的事。

   問:美國媒體很喜歡把你和成龍來做比較,你是否感覺到有競爭的壓力?

   答:一點都沒有,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機緣,我只做好自己的事,美國媒體怎麼講,對我來說一點都不受影響。

   問:相較于其它華裔演員如成龍、週潤發積極進軍國際影壇,你近年來潛修佛教,這樣對你在演藝界發展是否有格的地方?

   答:演藝圈是個大染缸,佛法講的是出世法,但卻能指導世間法,我在大染缸裡做自己該做的事,這就是在修行,拍電影和修行佛法是能互相配合的。

   問:你來自大陸的形象十分鮮明,這次在「龍潭虎穴」中你飾演來自台灣的調查員,有何特別的感覺?

   答:我以一個外國人身份在好萊塢發展,所能演出的角色有限,過去演過大陸人、香港人,怎麼樣最後還是會演到台灣人,這一切都是為工作。

   問:你的妻子利智曾說過,下輩子還要當你的妻子,你是如何看待婚姻關系?

   答:佛家講因緣,人生每各階段都有因緣,利智和我一起修佛,相信輪回,雖然我經常到外地拍片,但她總是一路帶著小孩陪伴著我,我明天就要去巴黎拍片,她也會跟著去。至于我們以後還要不要再生個小孩,一切等緣分,如果有小孩來投胎,我們一定會留住,絕對不殺生的。
 
                               

看李連杰在《志雲飯局》裡的訪問,油然生起了一抹共鳴感,事關他所說的,恰恰都是我的想法。也許,因為我和他都是個學佛人吧?當中他談及自己的婚姻生活,提到自己對“戀愛”的看法,這一幕,尤其使我感動..... (見“第五段”末及“第六段”初)

他 提到:「...她比我的母親和姐姐們更了解我,我都不說話,我在那思考,她都知道我在想甚麼 ── 自己的夢,將來的理想是甚麼,她都知道。所以你會覺得很親切。終於有一個人可以聊出你自己不肯說,對男人而言怕沒面子講不出來的話,不肯講給兄弟姊妹和母 親聽,因為怕她們擔心。那有另外一個人,可以吐出你自己的夢想,和自己懷才不遇等等等等的心態,有人跟你分享... 可能這個才是愛的感覺......

當兩個彼此遷就的時候,還不是一個最完美的。當兩個就是一個的時候,二變一的時候,那才是...... 那是一個比那張婚紙還牢靠的。就兩個變成一個,分不開的......

談 不完的事情,談不完的喜怒哀樂,談不完的一起修行、一起的生活、孩子的教育、分享生命等等...... 喜歡一個人,就要喜歡他的全部,所有都接受,這才叫喜歡...... 我喜歡佛教,她也跟著我一起研究佛教,因為我覺得這樣才是彼此的...... 從兩個不要遷就又融入在一起,兩杯水倒在一起裡一起來喝就算了......」

李連杰的想法,正好道出了 Gary 我的感受 ── 個人以為,之於男女眷屬間的相處,貴乎的並不是“婚姻制度”的律法,畢竟,在法制被譽為最健全之一的美國,離婚率倒是頗高的!這正好說明了婚制本來就不是維繫美滿感情的處方。

到底愛情是甚麼呢?人言人殊...... 然而,學佛的人,就是在學習讓智慧於執迷的霧濛中冒出頭來,當理性和感性的能力於修行中雙長,我們就像看到了一個比較寬敞的心靈世界......

                               

無名問無明

時間:二OO三年九月六日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主持人:葉樹姍(電視新聞主播)

對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李連杰(國際巨星)

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 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 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為假象、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 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杰先生您是大眾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行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杰(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為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為傳媒和觀眾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説,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為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歳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杰菩薩,剛才您說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知識、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説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為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標籤。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

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開心地不得了,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慧瞭解生命的價值。

師: 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 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樂。當我遇到無助、困難的時候,我不會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我不跟人家比,不跟過去和未來比,也不跟自己比。我會想:「我現在還不錯、我還能活、我現在還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訴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來,還是可以過去的。」

這就如同我常說的,碰到任何問題,就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我能夠做的,我盡我的力;能夠解決的就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就接受它。我就是這樣面對我的生命,所以我始終很快樂。

主:我們都知道要知足、感恩、把握當下,但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否在修行上給大家一些具體的建議?

師:一般我們以為念佛、持咒、拜佛,或是談論與佛法有關係的事物才算修行,其實只要我們的心能夠正直而不扭曲,沒有貪念、欲念,清清楚楚地活在當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修行!

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而是用我們的心來體驗。當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偏差,不但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會帶給他人安全、安定,這就是修行。如在家中,如果讓太太、孩子們快樂,你自己也覺得很快樂,那也是修行。

心 要保持清明安定,不要心隨境轉,也就是說,有狀況的時候,你的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和持咒,如果運用禪修的方法,最基礎的則 是觀身受法,譬如觀呼吸和觀心。觀呼吸是觀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觀心則是觀自己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觸受和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

李:基本上我也是一種生活禪的修行方法。不論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飛機、坐車,我都會持咒或念佛。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同樣的一個小時,如果光是等待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如果是持咒念佛,時間便很快就過去了,這都是因為心安定的緣故。

還有,有時在生活中,看著每一張臉,你會發現生活的無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無常不僅是寫在佛經上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把學佛和生活分開了。

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佛法不離世間法,你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佛法,只看你體會事物的方式。而事物本身並沒有變,它沒變好沒變壞,只是你的情緒在好和壞中不斷地起伏。

把握當下走出菩薩大道
主:雖然兩位分別屬於不同領域,一位是在宗教界、一位是在武術界,但不管是學習武術或宗教,都必須靠非常强的意志力來鍛練自己。二位都有一段長時間自我鍛練的過程,是不是可以分享這段歷程?

師:我沒有什麼修練,只是我堅決不放棄初衷。所謂「初衷」,就是最初的心願,或是人生最初的方向和目標。

我 的人生目標,是在我十四歳出家時建立的。在這個目標之下,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要把和尚這個身分做好。至於要做一個什麼樣的和尚,我從來沒有預期過。每 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一部分是過去世帶來的福報,一部分則是自己今生的努力,以及環境狀況的配合。因此,人不能夠一開始就說希望自己能做到什麼程 度,只能夠想,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狀況,以及名、利的誘惑時,該如何面對、處理。以我身為出家人的身分而言,還有女色的誘惑需要考慮。而我把這些誘惑視為 一盞紅燈,這個燈永遠亮著的,提醒我不能碰它,這是我的堅持!

李:我是常常改變的。八歳開始習武時,我根本不瞭解什麼是武術,因為老師說我有才華,就去練了;大人要我拿冠軍,就很努力去拿冠軍。後來發現拿冠軍有獎金,有獎金就可以養家糊口,所以我也很開心。

到了拍電影時,我覺得武術是中國的文化,而且不論那種宗教、政治理念和膚色,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所以我希望藉著電影將武術傳播給全世界。

但是到了後來,我反思發現人如果光是强身健體,而沒有解決自己心靈的障礙和煩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心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一個美滿的理念,對身體、對家人、對社會才是有益的。

主:能不能再談談您從習武到學佛的過程中對生命的體會和突破?

李: 我很小就拿了全中國的武術「全能」冠軍,可是我經常想,武術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我怎麼可能做到全能呢?因此我便去拜師學各種武術。可是我每拜一種師父,他 都要我學一輩子。我心想,如果真的要做到全能,花好幾輩子都很困難達到。所以我便放棄了拜師,開始往內心去尋找,從理解、理論上去瞭解武術。

談武術,自然會提到陰陽。陰陽,簡單來講,就是我們所謂相對的世界。後來我把陰陽相對的理論套到生活中去,對人世間各種矛盾和困擾便有了一個基本的理解。所以在我沒有學佛以前,便已經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事情,所以思路變得比較開濶一點,這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 是更大的突破,還是在成為一個正式的佛教徒以後。本來我在一九九七年想放棄演藝事業,專心修行、深入佛法。但是我的上師堅決反對我退休,他希望我能繼續拍 電影。他認為我有很大的責任,我也不知道這個責任是什麼。經過五年的學習佛法,見過很多名師大德,我真心感到,原來我是要跟大家分享喜悦。

我有一個很美滿的家庭;至於事業,我看得很透,一部電影完成後所得的評價,不是好就是壞,要不然就是還可以,各有不同的評論。我並不去追求結果,在意的是過程,因此我每天都很開心地面對。所以佛法對我的人生起了很大的改變。

師:傳統的認知,認為修行就是出家,或是躲到廟裡敲木魚、打坐。這的確也算是修行,可是修行有解脫道和菩薩道之分。所謂解脫道,就是自己修行斷除煩惱,自己能夠從世間的煩惱而得解脫,這種修行往往需要長時間,並且要離開人群,離開熱鬧的社會環境。

另外一種叫做菩薩道,菩薩道就是發菩提心。以大慈悲心修菩薩道,看起來比較難,因為在充滿誘惑、刺激、混亂的大環境中,自己還能夠把握住自己,不受環境的影響,而去影響環境,這很不容易。

像李連杰菩薩,他的上師希望他能夠繼續從事他的事業,修的就是菩薩道。但投入電影事業的目的不在於名,也不在於利。而是希望藉自己的影響力告訴大家,應該用佛法幫助自己。

佛法是這麼的好,但是需要有人去弘揚。所謂弘揚就是以身示範,或者是現身説法。以自己的生活型態和自己的心靈,以及與人相處時的表現,這是最容易感化人的,也才是真正的弘法。

現在中國大陸的佛教徒人數並不是很多,但是李連杰菩薩在亞洲,特別是華人社會,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同時,當西方人看他的電影時,知道他是佛教徒,也是會受到他的影響,所以你的任務就是到這個世界上弘法利生。

主:同樣是四十歳,聖嚴法師四十歳的時候也做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請師父分享當時您做了什麼決定,當時的想法是什麼?

師:我在三十九歳的時候,決定到日本留學。到了日本以後,因為我沒有經濟後援,同時也不希望脫掉僧服去打工,所以隨時準備回台灣。就這樣熬了一年多,四十歳時,我完成了碩士學位就準備回台灣。

可 是我的指導教授鼓勵我說:「過去日本人到中國求法是那麼地艱苦,現在中國的佛教人才很少,你一定要把書讀完才回去,這樣中國的佛教才能夠起死回生。如果你 繼續讀書,很快就可以完成博士學位。你不要擔心錢的問題,也不要擔心生活的問題,實在沒有辦法我可以帶著你去化緣。」

當時他說的一句話,到現在都還深深地影響我。他説:「道心之中有衣食,衣食之中無道心。」這意思是説,只要你有菩提心、有願心,有為眾生奉獻的心,衣食生活是不會有問題的;但如果只追求物質,是不會生起願心和奉獻的心。

主:過去是虛幻的,未來是妄想,所以只有把握當下,李連杰先生您目前最希望做的是什麼事情?

李: 過去在中國武術電影當中的英雄都是全知全能,甚至要以暴制暴,可是我覺得真正的英雄應該是以暴反暴。如何將這個理念,也是我學佛的心得,寓於電影中,一直 是我想做的事。但是我也知道,要在現實社會中推行這個理念是非常困難的。不過佛法中有所謂的「一心念佛」,也可以說是「一心做事」,就是提醒我們在面對一 件事情的時候,要專心一意,不要老是揣測結果的好壞。因此我只是盡可能的,但不指望自己每一部電影都充滿著佛教的思想。可是我會利用到世界各地的機會,在 不同的場合和傳媒上,分享佛法對我個人的影響。

主:座談的最後,請二位送給在座的朋友你們心中最想說的話?

李: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其實我覺得信佛教也好,不信也好,甚至完全沒有信仰也沒有關係,因為最重要的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想任何一個社會都適合這句話。

師: 今天這場座談的目的最主要是讓我們瞭解到李連杰菩薩的學佛過程、學佛心得,並且現身説法告訴我們學佛的好處。學佛不是迷信,好處在於讓我們自己能用佛法來 幫助自己、幫助他人。幫助自己叫做修行,幫助他人叫做弘法。我們要感謝李連杰的分享,讓我們大家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佛法,認識正確的佛法是什麼。這是很有 價值的和意義的一場對談。謝謝!

現場問答
問:名師和明師之間有什麼差別?從大乘菩薩的角度來看,是不是除了有名以外,應該更有智慧,才會對眾生產生更大的幫助?

李:對佛教徒而言,老師非常、非常地重要,但名師只是一種世俗的尊稱。佛教並沒有什麼名師、大德這種名相,講求的只是師徒間彼此的心心相印。所以不要執著名師,因為再有名的師父也不能把你變成佛,只能為我們指出心靈的路,還是得靠自己的力量修行。

像我來見聖嚴師父,就是因為我修行了五年,我必須向一位有智慧的老師請益,看看我走的方向對不對?路對不對?師父能夠為我指引,哪裡要注意、哪裡要改變、哪裡要做。

師: 求名師或明師,是我們凡夫的執著,不要相信有名的人就是高明的人,也不要相信高明的人就一定有名。而人與人之間也是要講求緣分的,如果沒緣,即使一個明師 在你面前,也會任由他擦肩而過。所謂「師父帶進門,修行在個人」,修行的成就不是師父能夠幫忙的,我想不管是顯或是密,不管是學什麼,自己努力是非常重要 的,自己不努力的話,再好的老師也是沒有用。

問:對於剛接觸佛法的人來說,要如何選擇善知識?

師:選擇善知識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善知識選你,一種是以自己的因緣來遇到善知識。如果你的業障很重,即使善知識在你面前,你也不識明師而錯失了。如果你的善根深厚,不必刻意尋找,明師自然會出現在你眼前。

至於如何找到明師?最好是先多懺悔、多拜佛、多結人緣,等自己的業障消一點、善根更深厚一點,因緣自然會成熟。如果老是想要找到明師,如此是找不到的,找到的大概也只是名師罷了,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有用。

李: 我想,尋找善知識之前,更重要的是多深入瞭解佛法,例如你可以多涉獵佛教的書籍,然後以此判斷你所遇到的老師,看他們的思想和行為舉止是否符合佛法。不過 在修行過程中發現,師父會用各種的方式來啟發你,指引修行的方向,但是如果你誤解了,那就不是善知識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問題了。

問:請問武術精神和修行的關係?

李: 其實做任何事都要從基礎做起,武術最高的境界雖然是無招,但如果初學就想一步登天,達到無招的境界,那就全散了。學武功就像蓋房子,必須打好基礎,要從肢 體上開始慢慢去領會心的感受。當你把身體的基礎打好,很多招術練到最後,宇宙萬物盡在胸壑,無形當中就會變成一種招術了。

所以,這是一個過程,不能從一開始就跳到最頂端,否則很容易掉下來。做人也是,做人也要從基礎,在社會中努力做好一個人開始,然後再慢慢地多看書、多聆聽,追求心靈的提昇。

師:這就正如佛法中談的「有相」與「無相」。講「無相」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相對性的「有相」做為著力點,在有相的當下你能夠體會到無相,這就是佛法的「空」。

因 此「無相」並不是說,眼睛看到了東西說沒有看到,耳朵聽到了聲音說沒有聽到,或者吃了東西說沒有吃到。乃是在看到、聽到、嗅到、嚐到,或身體接觸到任何現 象時,心裡便知道這是一個暫時的假相,不是真實的有,不是永恆不變的存在。因此即有即空,即有相而知是空相,叫作「無相」。如此就能會通地看世間與佛法, 一樣通,樣樣通!

主:「無名問無明」的主題,經過李連杰和聖嚴師父今天這一席對話,希望過去我們曾經因我執太深而被自我中心蒙敝的智慧,能藉由今天的對談茅塞頓開、開啟智慧。我們給自己祝福,也祝福各位。

附錄﹕見聖嚴法師最後一面 李連杰赴法鼓山弔唁

( 網路資訊網路情報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bsmym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